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精神准则、处事风范和道德风貌,是中华文明的微观基因,更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对于党员群体而言,弘扬优良家风与厚植爱国情怀本质上是统一的——前者是修身齐家的伦理基础,后者是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升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必须以家风建设为基点,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彰显先锋模范的精神底色。
弘扬优良家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与必答题。家风正则党性纯,党性纯则政风清。从革命年代的“红色家风”到新时代的“清廉家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家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唯有从家风建设中汲取精神养分,才能在权力与利益的考验面前守住底线,以家风“小切口”推动作风“大转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党员干部以优良家风为标杆,带动邻里乡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就能形成“一家带一巷、一巷带一片”的辐射效应,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道德力量。
党员干部弘扬优良家风,本质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党员应主动成为文化传承的“摆渡人”,在家庭生活中传递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机。
爱国情怀是家风建设的最高境界。家风的终极指向是家国情怀。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人担当,中华民族始终将家庭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党员干部的家风若缺乏爱国底色,就会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国情怀需要从娃娃抓起,家风教育是最直接的“育苗工程”。党员干部应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参观红色场馆、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子女在耳濡目染中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内涵,让爱国基因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家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通过专题党课、家风研讨会、警示教育等形式,将家风建设纳入常态化学习体系。同时,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构建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核心的新时代家风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弘扬优良家风是“修身”的起点,热爱祖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唯有将家风建设与爱国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站稳脚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展现担当。让党员以先辈为镜、以家风为尺,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让优良家风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让爱国情怀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永放光芒!(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惠民道街道办事处 闫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