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是中华民族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党中央曾以全新的视野对“两个结合”进行科学阐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基本前提,马克思立足“人类社会”以“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史观国家学说,超越了黑格尔立足“市民社会”以“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唯心主义理性国家学说,以人民史观推翻了英雄史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人的本质”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将人的本质复归于人,推翻了旧式空想社会主义家的乌托邦迷梦,以唯物史观中“现实的人”消解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中的“理性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中的“自然人”,真正赋予人以血肉之躯,理论处处蕴含丰富的“人民性”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忠”“义”为本的国家伦理文化、以“信”“恕”为本的社会伦理文化和以“孝”“悌”为本的家庭伦理文化。伴随着孕育于夏商周时期,定型于秦汉时期,在隋唐时期走向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不断以民本超越国本、君本和官本,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形成了以孔子“以德治民”的仁政思想、孟子“民贵君轻”的伦理思想和荀子“民载民覆”的舟水说思想为代表的“民本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土表达。二者都强调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契合性。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史中都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同步聚合、同向发力的关系。毋庸置疑,能够实现“两个结合”,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有许多契合点和相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人类文明的理论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同样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结合”指导下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不断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女织寨镇人民政府 鲁毅恒)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